醫美整形

美醫誌 ME Media: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|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

搜尋動態共有2筆結果

  • Z世代23歲就開始抗老?近八成女性最怕「它」

    文/聖宜診所提供      摘要 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,抗老(anti-aging)更是許多愛美女性追求的目標,根據國外針對抗老主題所做的消費調查顯示,高達96%的受訪者對被誤認為比實際年齡還年輕時感到於愉悅,且令人驚訝的是,Z世代消費者開始購買抗衰老產品服務的平均年齡為23歲,遠低於千禧世代的35歲,由此可見抗老意識抬頭更是逐步年輕化。     洩齡殺手,女性抗老最怕「它」找上門   根據美國美容和個人護理消費者研究公司The Benchmarking Company所做的研究調查,在購賣抗老化商品/服務時,77%的女性消費者期望能撫平或減少皺紋(reducing/eliminating fine lines and wrinkles)、72%為肌膚緊緻(firming) 、61%為深層補水(deep hydration)而51%則是改善肌膚彈性。(improving skin elasticity)由此不難得知皺紋是許多女性抗老路上的洩齡殺手,尤其眼周、口周細紋和頸紋等顏面部位皺紋,更是讓人顯得老態龍鍾。     動靜態紋大不同,掌握成因是關鍵   皺紋的產生除了年齡老化外,還包括不良生活作息、環境中的紫外線與肌膚缺水乾燥等因素,而根據紋路的深淺和成因,又分為動態紋與靜態紋兩種。動態紋指的是因部位或表情肌肉運動所產生的紋路,例如魚尾紋、眉間紋與抬頭紋這些皺紋等,通常動態紋僅在肌肉收縮時出現,放鬆時便會消失;而靜態紋則是當動態紋持續存在且變更深層時所形成的紋路。此外,隨著年齡老化,皮膚組織失去彈性與膠原蛋白逐漸流失,在失去支撐力的情況下,鬆弛皮膚擠壓形成持續存在的皺紋與凹陷,例如眼下細紋、法令紋和頸紋等。   聖宜診所陳亮宇醫師表示:「針對動態紋的改善,通常會使用肉毒桿菌素減少肌肉的收縮,進而減少動態皺紋;而靜態紋在治療上較為多元,除了常見的以注射玻尿酸或膠原蛋白增生劑撫平細紋,電波拉皮也是熱門的選項,透過對真皮層加熱刺激膠原蛋白增生使皺紋變淺,讓皮膚恢復緊緻飽滿狀態。」     新趨勢結合PLT再生療法,複合式醫美療程有望成大勢   近年隨著再生醫學技術與科技進步,結合再生療法的複合式醫美療程成為新興的熱門選項,其中又以萃取血小板生長因子的PLT(Platelet-Lyophilized Treatment)凍晶結合皮膚修護療程逐漸廣為應用。聖宜診所翁書賢醫師表示:「血小板富含多種生長因子,在美容醫學應用上,血小板因增加纖維母細胞的數量,對於肌膚整體的年輕、健康化將有所助益,且當血小板中的生長因子釋放時,能補充肌膚中纖維母細胞缺失的養分,故能加速表皮細胞、上皮細胞的成長,應用於皮膚皺紋治療上,PLT搭配電音波或針劑注射療程,能刺激膠原蛋白增生,輔助提高皮膚再生能力與活性,縮短恢復時間。」此外,翁書賢醫師也提到:「相較於單次治療的PRP(Platelet-Rich Plasma),PLT凍晶一次抽取約250c.c.的自體血液,並以無菌狀態送至無塵實驗室,萃取出血小板內的生長因子,再透過低溫真空方式,將血小板結晶於真空封瓶中,滅菌後製成約10~20瓶各含有約10億以上生長因子的細粉狀PLT凍晶,定劑定量方便醫師掌握療程安排,適合像皮膚皺紋與凹疤改善等通常需多次治療的療程。此外,PLT凍晶取自於自體,產生排斥、過敏的機率極低,可說是一種安全、精準且穩定的輔助療程,能讓膚況更穩定與細緻。」   最後,翁書賢醫師也提醒,不論何種複合式療程,都要先和專業醫師溝通諮詢,經評估後規畫適合的療程,此外,抗老的撫紋除皺要從日常保養做起,平時注意防曬保濕與皮膚清潔,保持健康生活作息與均衡飲食,才是延緩皮膚老化的長久之道。     資料來源: 1. Anti-aging products remain highly popular among US women 2. She’s (Anti-) Aging Beautifully         *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,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,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*

    2023.11.10

  • 居家有氧身體好 3分課程十分效

    文/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提供      摘要  為因應全國實施新冠肺炎疫情第三級警戒,各級學校學生留在家中學習,以降低群聚感染風險。國民健康署提供國高中學生8式律動有氧,在熱身讓呼吸與心跳略為加快後,只要跟著影片節奏踩踏3分鐘就能訓練協調性、強化心肺功能。     每個動作可做10~15次,以8個動作為1個循環。可依據個人體能狀況做1~3個循環,讓學生在家透過輕快的律動有氧,提升健康防護力。         一、手臂向上張開深呼吸   做肩關節緩慢外展的動作,向上伸展時吸氣、下放內收時吐氣,將我們的肩關節活動度釋放,有效減緩肩頸緊繃,為接下來的動作做好暖身準備。     二、手臂上下旋轉身體搖擺   配合重心左右轉移做手臂交替上下旋轉的動作,挑戰手腳與身體的協調,有效活動我們的雙腿以及手臂的肌肉,為全身性的暖身動作。     三、手腳延伸動態伸展軀幹   雙腳交替做側跨步呈弓箭步的動作,手臂同時向對側身體前伸,有效伸展軀幹與活化上、下肢肌肉。     四、腳尖左點右點手抬高   雙腳尖交替向外點步,搭配雙手上下舉高,訓練手腳協調。     五、左右擴胸腳後踩   肩關節做水平外展的動作搭配腳向後踩點,可以有效打開胸廓,提升胸椎的活動度。     六、腹側核心活化操   保持不彎腰,交替側抬高膝蓋碰對側手肘,可以活化腹部核心的肌肉,健康的核心肌群能有效保護我們的脊椎。     七、左右踏步向上拍手   交替左右踏步雙手在頭頂做拍手的動作,調整呼吸喘息一下,為下一個動作做準備。     八、側跨三步向上歡呼   左右交替向側邊跨出三步,再雙手向上舉高歡呼,在保持平衡下可以跳起來歡呼,有效提升心跳增加心肺耐力。     運動結束後,重複做第一個手臂向上張開深呼吸的動作調整呼吸做收操,可以有效穩定心跳與呼吸。          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,防疫期間在家上體育課或是下課時跳跳律動有氧,可先熱好身再跟著節奏舞動,以減少運動傷害。並注意運動空間通風、出汗後保暖及適時補充水分。每日所累積的身體活動量,最好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之兒童及青少年應至少有6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的標準,以提升健康體能及健康防護力。   *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,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,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*

    2021.06.18

美醫誌粉絲團

顧問醫師

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,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,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